简美曲线 时尚之美 华丽人生
联系方式:400-689-6333
简美曲线
塑造健康曲线,享受时尚之美,品味华丽人生!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尚新闻
返回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时尚新闻
高端运动品牌lululemon以次充好被罚
高端运动品牌lululemon以次充好被罚
       根据中国质量监督网报道,高端瑜伽裤品牌lululemon关联公司lululemon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因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1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2.3万余元。经查,当事人将涉事产品(共59件)在北京所属的9家店铺销售,标价1380元/件,共售出51件,销售额67205.34元。       lululemon于1998年诞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创始人Chip Wilson选择以女式瑜伽裤起家,并将目标人群定在了30岁的成功女性身上。目前,其业务线已经拓展至运动内衣、T恤、夹克、帽子、围巾、瑜伽垫等多个品类。天猫旗舰店显示,瑜伽裤价格基本处于500到1000元之间。       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lululemon全年营收62.57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9.75亿元,同比增长65.5%。截至2021财年年底,lululemon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门店总数已达71家。在很多专业健身业内人士看来,lululemon因产品质量问题的负面消息会打击消费者对Lululemon的信心,短时间内不会再购买该品牌产品。       中国地区屡屡成为国际品牌的“翻车地”,lululemon从2021年10月1日起将59件不合规产品在北京所属的9家店铺销售。这些产品标价1380元/件,货值金额累计达81420元。截止2021年11月3日,该公司共售出51件不合规产品,销售额累计达67205.34元(部分产品是以折扣价售出的)。其中,对于已售出的不合规产品,露露乐蒙未能追回。据悉,该公司共获利23431.05元。       对于上述事件,lululemon官方微博称,公司“在内部展开了详细核查,并积极进行了整改。”然而记者注意到,lululemon已不是第一次因产品不合格等问题被罚。       据统计,2018、2019年期间,lululemon曾三次因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冒充合格产品等问题吃罚单,累计被罚金额超14万元净收入占比下滑。       3月30日,lululemon披露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以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lululemon营收净利双增。其全年实现营收6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2%,其中,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净收入增长了22%,公司直营店净营收增长70%;净利润为9.75亿美元,同比增长65.53%。       但值得注意的是,lululemon 2021年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净收入占总净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20年的52%下降至2021年的44%。       品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产品质量的把控。对于超出其成熟领域的新扩张产品线,需提高对代工厂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门槛。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20
LVMH董事称奢侈品牌需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LVMH董事称奢侈品牌需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尽管中国市场依然拥有巨大潜力,未来20年的奢侈品销售增长将不会像过去20年那样强劲。       在接连不断的灰犀牛事件冲击下,奢侈品牌正在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Miss Tweed最新发布的文章观点,中国市场在奢侈品牌近几年的加速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所有的美好都有结束的时候,尽管中国市场依然拥有巨大潜力,未来20年的奢侈品销售增长将不会像过去20年那样强劲,奢侈品牌需要在亚洲其他地方以及非洲和北美寻找新的增长点。       LVMH董事会成员Hubert Védrine在接受Miss Tweed采访时也表示,对于Louis Vuitton、爱马仕和Chanel等头部奢侈品牌来说,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再增加甚至是减少在该市场的曝光。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则写道,亚洲消费者在2021年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贡献占比超过60%,刺激LVMH等奢侈品巨头实现历史新高的业绩,股价与市值也在疫情期间实现翻倍,而高基数对奢侈品牌今年的增长无疑是一大压力,过去一年的疯狂增长趋势在今年或许无法延续。       咨询机构贝恩更是早在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就警告称,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48%放缓至36%,2022年该数值会进一步放缓。       贝恩公司合伙人、全球时尚和奢侈品主管Claudia D'arpizio在最新的报告中直言,随着上海和北京两大主要奢侈品消费城市停摆,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将发生转变,即使疫情后全球旅游恢复,中国消费者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在国外购物,因此奢侈品牌需要做好准备,以对抗更多的逆风。       此外,由于全球运输、物流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奢侈品牌已养成涨价的惯性,在年初的调整过后,奢侈品行业即将开启今年第二轮涨价潮,但中国消费者是否会继续买单将是奢侈品牌下半年业绩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换言之,在疫情中遭受损失的中国消费者,或许已经对消费有了更加谨慎的态度,这将是奢侈品零售在必然到来的报复性消费后最担心的本质问题。       受疫情影响,今年4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11.1%至2.95万亿元,其中商品零售总额下跌9.7%至2.68万亿元。截至3月底,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攀升至16%,创两年新高,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       显然,奢侈品牌找到可替代中国市场的新目标迫在眉睫,以对冲未知的风险。目前看来,韩国最有希望成为奢侈品牌们在亚洲的新增长引擎。       数据显示,去年首尔江南区新世界百货的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约合134亿元人民币,是全球单店营业额第二高的奢侈品百货之一,超过英国伦敦的Harrods,仅次于北京SKP的240亿元人民币。       另据韩国三星信用卡在4月26日发布的数据,受疫情长期化影响,韩国消费者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转向奢侈品市场,高额消费迅猛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单笔交易额高于100万韩元约人民币5247元的高额消费同比大增89%。       从奢侈品牌的业绩表现来看,全球更大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去年韩国销售额录得40%的强劲增长至1.46万亿韩元约合75.6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一倍至3019亿韩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       法国奢侈品牌Chanel去年在韩国的销售额同比大涨31.6%至1.223万亿韩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同比大增67%至2490亿韩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       开云集团虽然没有在2021年财报中给予韩国市场的具体业绩数据,但也多次提及韩国业务的增长贡献,期内旗下Gucci、Yves Saint Laurent和Bottega Veneta三个核心品牌以及Balenciaga所在的其他品牌部门均在韩国实现强劲增长,与中国一同成为集团在亚太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另一意大利奢侈品集团Prada 2021年业绩报告中则显示,集团在除日本外的亚太市场收入同比大涨29%至11.92亿欧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30%,韩国市场录得90%的涨幅,超过中国内地56%的增速,日本销售额虽与两年前相比仍下滑17%,但同比增长16%至2.97亿欧元。       为把握持续提升的韩国奢侈品消费力,LVMH旗下现金奶牛Dior已经着手进行布局,于4月30日在韩国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举办2022早秋系列时装秀。Dior首席执行官Pietro Beccari表示,这是Dior有史以来第一次在韩国办秀,旨在将品牌的传统与全球更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和一所享有盛誉的大学联系起来。       Dior位于首尔圣水洞的全新旗舰店也于日前正式开业。该店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由Dior内部设计团队创建,整体设计犹如一个大型阳光房,建筑立面结构灵感来自“30 Montaigne”系列,将法式古典与韩式自然和花卉融为一体,建筑顶部还有一颗标志性的星星。       值得关注的是,店内除了Dior商品外,还涵盖多件韩国设计师设计的艺术装置,以及消费者休息室和咖啡馆,旨在更好地让韩国消费者与Dior产生情感联结。数据显示,韩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超过140亿美元,是Dior的重要市场之一。       无独有偶,Gucci将在首尔Gucci Gaok旗舰店顶层开设第四家Gucci Osteria 餐厅分店,该餐厅由米其林星级厨师、 Gucc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o Bizzarri的密友Massimo Bottura构思,设计风格延续了于2018年开业的佛罗伦萨首店的设计美学,菜单则在传统意大利菜的基础上,融入韩国当地的多元及个性。       Chanel则是在今年3月突然在韩国推出“排队管理系统”,客户需要提供联系电话和来店原因,以便通过短信通知他们何时可以进店。Chanel表示此举旨在避免代购行为,自从品牌开始筛查纯粹为在转售市场上转卖而囤货的顾客以来,其韩国精品店的客流量减少了30%。       除了韩国,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逐渐恢复。有报告显示,2021年日本人均GDP高达3.9万美元,远超欧盟平均水平。今年第一季度,LVMH在日本的销售额增幅高达30%,仅次于欧洲的45%。       银座爱马仕的销售人员也透露,疫情发生以来他们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意味着,虽然缺少了中国游客,但日本当地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欲望和需求在疫情后已被激发。       得益于超前和大胆的创新举措以及接连不断的联名合作,Gucci、Yves Saint Laruent和Balenciaga等归属于开云集团的奢侈品牌增长点更多来自北美和欧洲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开云集团在北美市场的增幅为49%,较2019年同期猛涨94%,在西欧地区的表现也录得75%的强劲增长。       鉴于中国依然是在各大奢侈品牌中贡献最多增长动力的市场,而上海、北京两个城市最快也要6月中旬才有望完全恢复,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奢侈品牌的业绩疲软已成定局,Salvatore Ferragamo、Tod's等奢侈品牌在最新的财报中均预计第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或将腰斩。       自今年以来,LVMH股价累计下滑近20%,市值约为2980亿欧元,再次跌破3000亿大关,开云集团股价累计减少34%,市值约为585亿欧元,爱马仕也累计下滑近30%,市值约为1146亿欧元,均回到一年前水平。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9
蕉下赴港上市 重销售轻研发的路子能走多远?
蕉下赴港上市 重销售轻研发的路子能走多远?
       近日,号称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的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上市。如果成功上市,蕉下将成为中国城市户外概念第一股。      据其招股书显示,蕉下2019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3.8亿元、7.9亿元、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1%。      营业收入节节攀升,但蕉下的净利润却并不多。2019年到2021年期间,蕉下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达到2320.7万元、7.7万元、54.73亿元。为何2021年出现巨额亏损?对此,招股书称,是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录作流动负债导致,其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是由于公司估值增加所致。剔除上述因素后,2019年—2021年,蕉下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68万元、3941万元及1.36亿元。对比大部分传统服装以及运动品牌企业,该净利率处于较低水平。      作为网红品牌,焦下在营销方面毫不吝啬。打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蕉下的营销铺天盖地。据悉,蕉下不仅与数百位KOL合作推广产品,更与多位一线明星有过合作推广,仅李佳琦直播间就达成了30天内10场直播的合作。      实际上,这背后是巨额的销售投入在支撑。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和11.4亿元,分別占营业收入的32.4%、40.7%和45.9%。2020年和2021年营销费用增长率高达159%和242%,均高于同期营收增速。      据了解,最早让蕉下出圈的,是其于2013年推出的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在小黑伞推出时,蕉下就在推广中注重突出自己的科技属性,称该款产品使用的L.R.C涂层是一种紫外线阻隔率达99%的科技型涂层,隔热和遮阳效果大大超过普通黑胶涂层。      尽管蕉下一直把科技(功能)和设计(时尚)作为主要卖点。但该公司的研发投入极低,与其高昂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据招股书,2019年到2021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85万元、3589万元及7164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2%、4.5%和3%。截止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研发团队由197名员工组成,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4%,而蕉下的销售人员占比高达58.6%。这样的研发投入数据跟其标榜的“科技属性”大相径庭。      站在港交所门口的蕉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研发短板、线上线下失衡、流量和爆款持久性、消费者体验服务等。焦下上市后表现如何,环球网时尚将持续关注。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8
传Celine停止与Vogue合作
传Celine停止与Vogue合作
       随着话语权逐渐回到消费者手中,传统时尚媒体与奢侈品牌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据时尚商业快讯,Celine于上周发布2022秋冬女装系列,再次邀请全球品牌大使、韩国偶像组合Blackpink成员Lisa上台走秀,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但并未获得Vogue Runway报道,后者最新一篇Celine秀场报道停留在去年7月27日的2022春夏男装系列的发布。       Vogue Runway关于Celine的秀场报道停留在了去年7月       在5月2日揭幕的时尚界年度盛会Met Gala红毯上也没有出现Celine的踪影,218名出席的明星、名人无一选择Celine的礼服。而Met Gala的主办方正是Vogue。       Met Gala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馆每年举办的慈善晚宴舞会,由Vogue和一位赞助商共同举办,现任康泰纳仕首席内容官和全球编辑总监Anna Wintour于1995年起接管至今。       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Celine在Vogue版面与活动中的缺席和品牌创意总监Hedi Slimane好友、法国版Vogue主编Emmanuelle Alt的离职有关。       Hedi Slimane与Vogue France前主编Emmanuelle Alt是多年好友       受康泰纳仕全球精简战略调整影响,“Vogue Paris”于去年更名为“Vogue France”,Emmanuelle Alt被杂志编辑部负责人Eugénie Trochu取代。       更名后,该杂志团队与Vogue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团队一同由Vogue英国版编辑和欧洲版编辑总监Edward Enninful负责,所有编辑向纽约的全球编辑总监Anna Wintour汇报工作。       尽管Emmanuelle Alt本人没有就离职一事作更多回应,并在她负责的最后一期Vogue 100周年纪念特刊中发布了感谢信,但她的多年挚友Hedi Slimane却无法释怀,亲自向Anna Wintour表达了不满,甚至放话称Celine不再与Vogue合作,并停止在Vogue上的一切投放。       PAPER杂志时尚编辑Mario Abad随后公开的与Vogue内部消息人士的对话截图则显示,关于Hedi Slimane和Celine的任何话题与事情在康泰纳仕集团中都会被屏蔽。Vogue则公开表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并不是我们选择不报道Celine大秀。”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Hedi Slimane此前也曾与Kanye West发生争执、将前东家开云集团告上法庭,以及把纽约时装评论家Cathy Horn排除在秀场之外,但Vogue是全球时尚行业影响力更大的时尚媒体之一,他和Celine与Vogue此次冲突在行业内存在一定的象征性。       有分析指出,如果Celine可以在没有Vogue和康泰纳仕支持的情况下继续增长,那么Vogue作为头部时尚媒体的影响力将会受到质疑。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Vogue面临着众多挑战,即便去年对内部团队进行了大换血,启用多名年轻人才,却收效甚微。不仅中国版Vogue新主编章凝Margaret Zhang上任近一年,却没有掀起任何浪花,极具先锋性的意大利版Vogue也偃旗息鼓。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Hedi Slimane的带领下,Celine自2020年起进行180度的潮牌化转身,在短短两年间成长为LVMH旗下与Dior比肩的现金奶牛。LVMH在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Louis Vuitton依然是时装皮具部门的主要增长动力,Dior和Celine的增速则超过其他品牌。       另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消息人士称,Celine的年销售额很可能在去年已经达到20亿欧元。这意味着Hedi Slimane对Celine的年轻化和潮牌化转型快速生效,虽然初期走过弯路,但Celine仍在第一个五年初步完成了集团的商业目标。       在社交媒体上,Vogue的粉丝量为3867万,几乎是Celine 450万粉丝数的9倍,但远不及Hedi Slimane好友、Celine全球品牌大使Lisa的7730万。据不完全统计,Lisa最新的9条贴文均与Celine相关,平均点赞数达800万。在Lisa的影响下,疫情后Celine目标受众的年龄层几乎年轻了整整20岁。       显然,时尚杂志作为唯一战场的时代结束了,时尚杂志作为获取权力唯一路径的方法论也随着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到来而告终。       需要警惕的是,Celine眼下品牌成衣的成功更多来自于Hedi Slimane出色的造型能力,他将新世代年轻人形象与自身钟爱的70年代复古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年轻人喜欢的“氛围”。       然而这些商业化的产品或许能够直接放在货架售卖,但也极易被快时尚大批量复制,同时变相让Celine主动退出了对红毯、颁奖礼等更多奠定品牌定位的重要场合的竞赛,对品牌的长期成长不利。       随着与Hedi Slimane度过了磨合期,对于已闯入20亿欧元俱乐部并希望进一步突破的Celine而言,高端化势在必行,或者它至少要在高端领域的竞争中不至于暴露太大的缺陷。       Celine下一步计划已经提上了章程,将向高端化发展,于上个月推出定制手袋系列(Haute Maroquinerie),以满足富裕消费者的需求。在此之前,Celine在短短三个月内二次上调产品售价,入门手袋价格直逼Louis Vuitton和Dior,却因品牌阈值没有跟上而引发争议。       业内人士指出,Celine两年前的举措虽然快速冲大了规模,使其甩开中档奢侈品牌的交战,但是提前消耗品牌价值和急于求成,可能会成为Celine高端化的阻力。       传统观点同样认为,品牌一旦降低姿态,就很难在消费者心智中回归曾经的高位。毕竟相较于Louis Vuitton、Dior等头部品牌,Celine品牌历史相对薄弱,依然需要权威的时尚媒体背书,其年轻化转型是否会和高端定位互搏无疑为品牌的未来发展增添不确定性。       截至目前,Celine和Vogue均未对相关消息作出回应。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7
人生海海,无惧重来,央视网“人生三部曲”第二部《人生第二次》定档
人生海海,无惧重来,央视网“人生三部曲”第二部《人生第二次》定档
       今日,央视网“人生三部曲”系列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发布定档预告,5月19日起每周四19:00央视网、哔哩哔哩同步上线,5月24日起每周二22:00东方卫视播出。2020年初,《人生第一次》的开播拉开了央视网“人生三部曲”IP的序曲,节目凭借真实、朴素、温暖的平凡中国人故事,收割了一众网友的感动和眼泪。而相比起《人生第一次》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人生第二次》呈现的人生故事会更显犀利、复杂和深刻,节目将引领人们看看那些或鲜为人知、或被“标签”定义的人和故事。       《人生第一次》拉开 “人生三部曲”IP序幕 12个第一次交织成人生图鉴       《人生第一次》撷取了上学、上班、结婚等12个对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以人生时钟为轴,以人物故事为序,用温暖的镜头语言,将普通中国人的一生如长篇画卷般娓娓道来。网友们用几万条评论和弹幕抒发感动,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人生议题的多元化讨论。每期节目以人生路上不同的“第一次”为节点,展示了人生大事记:身患心脏病生下双胞胎的向爽,为给女儿挣出一片天独自进城闯荡的王银花,江西南昌肿瘤医院附近的“抗癌厨房” ……这些“第一次”交织成了平凡中国人的人生图鉴,用中国百姓的烟火日常,激发了大家对生活的勇气,和对于人生和未来的向往。       2020年初,“人生三部曲”IP第一部《人生第一次》一经上线就获得了全网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等多个中央重点媒体高度肯定报道,堪称现象级纪录片作品。《人生第一次》全网播放量超5.4亿,豆瓣评分9.2,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优名单。       《人生第二次》八大主题呈现八幅人生图景 人生海海无惧重来       时隔两年,《人生第一次》原班人马团队携《人生第二次》强势回归。《人生第二次》是央视网打造的“人生三部曲”IP第二部,相比于《人生第一次》里主人公们满怀憧憬准备推开生活之门、春和景明的状态,《人生第二次》的主人公们经历的是推开门后,跨越山海、历经人生风雨的转折阶段。 这一次,节目主创团队改变了《人生第一次》“人生时钟”的纵向叙事,以四组精选的对立关键词作为横向比照。节目将通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 “非”、“破”与“立”主题下的八幅人生图景,用多维度多视角观 察普通人在面临决定性瞬间时的选择与命运。节目通过洞察每个独一无二 的“人生第二次”故事,展现中国人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坚韧,激发观众对生活的勇气,即使前途未知也笃定前行。       今日官方释出定档预告,刻画的八幅人生图景让不少网友对《人生第二次》的期待值拉满。《圆》,一次失散18年后的久别重逢       《缺》,一轮对命运说不的逆风长跑       《纳》,一趟与自己和解的轮椅进藏之旅       《拒》,一段不甘被容貌左右的修整人生       《是》,一册法理与人情相融的检察案卷       《非》,一场走出高墙后的自我救赎       《破》,一回冲破婚姻围城的重新出发       《立》,一本流水线女工的进阶日记       虽然每一幅人生图景的具体故事走向目前还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观察记录的都是面对“人生波涛”的中国人,独一无二的“人生第二次”故事,值得期待。       两年蹲守,10000多个小时的影像跟拍记录,四组人生辩题,由央视网、SMG、哔哩哔哩共同组成的百人制作团队打造的《人生第二次》纪录片将用冷静客观又不失温情的视角呈现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和生命力。5月19日起每周四19:00,《人生第二次》在央视网、哔哩哔哩同步上线;5月24日起每周二22:00,东方卫视播出。跨越山海,无惧重来,一起期待!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6
李宁也入局 咖啡“插班生”的跨界生意好做吗
李宁也入局 咖啡“插班生”的跨界生意好做吗
       李宁咖啡是苦是甜还没定论,便引发了一轮业内外热议。5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就李宁注册咖啡品牌一事采访了李宁西单大悦城店、李宁王府井大街丹耀店等多家门店,却得到并不知情的答案。一面是品牌高调布局,一面终端玩法待解,这或许就是跨界咖啡企业的真实写照。前有中国邮政、同仁堂、中石化跨界领路,后有体育高材生追赶。咖啡赛道如何助力品牌插上年轻化翅膀是摆在这些咖啡“插班生”面前的新课题。       涌入咖啡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北京李宁咖啡”“北京宁咖啡”并没有相关内容,仅有一条是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李宁旗下品牌LI-NING 1990全球首店在北京开业时送了带有LI-NING标识的现磨咖啡。这给李宁注册的咖啡品牌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据中国商标网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此前申请注册了“NING COFFEE 宁咖啡”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       李宁工作人员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李宁的确有布局咖啡的相关意向,但还未收到具体通知。对于宁咖啡接下来的发展规划,联系到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李宁并非跨界咖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商报记者整理发现,今年2月,中国邮政官宣旗下首家“邮局咖啡”落地厦门,售卖咖啡、茶饮等产品,今年将继续在北京、上海等地布局。2020年,老字号同仁堂在北京开了一家咖啡馆,以“药材”概念吸睛。更早之前,坐拥3万家加油站的中石化推出咖啡品牌“易捷咖啡”,正式进入咖啡市场,后又上线瓶装即溶咖啡产品,以此拓展其咖啡版图。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指出,跨界做咖啡的品牌大多具备一定的规模与资金等优势,而咖啡市场又为当下热点,也算是顺势而为。       业内人士则进一步指出,从目前国内几大咖啡品牌的布局及发展情况来看,咖啡市场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咖啡市场洗牌速度正在加快,同时咖啡市场新的竞逐也已开始。       寻业务增量       在“李宁卖咖啡”的消息出来后,在业内引发热议的便是“宁咖啡”体量问题。有观点认为,李宁拥有 7000余家门店,一旦门店全部铺开,其规模将超出星巴克和瑞幸咖啡。虽然如今还未能确定李宁对于咖啡业务的具体规划,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咖啡市场存在着很大的野心,而李宁对于咖啡市场的青睐似乎也有迹可循。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一般而言,跨界到新领域的企业业务上会选择与第三方合作或者独立运营,而从李宁近年来的布局不难看出,该品牌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因此,尽管李宁与第三方品牌合作能够降低成本,更好地打开当下局面,却无法大规模地向消费者传播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从目前来看,李宁会利用现有门店等资源试水,若该商业模式成立,不排除未来独立运营的可能。       据雀巢咖啡中国官方微博显示,今年3月,李宁设计与雀巢咖啡合作,推出T恤、水杯和限定咖啡礼盒。4月初,李宁设计还与雀巢咖啡在线下开启了快闪店,落地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而这次联名也引发了不小的热度,微博App显示,截至昨日,该联名相关话题#早有准备超有Young#的阅读量已超过686万。       艾媒咨询一组数据或许可以揭示品牌集中涌入咖啡市场的核心诉求。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者中超过七成年龄位于22-40岁,六成为女性用户。       业内人士强调,看似与咖啡不搭边的企业,但背后都是对年轻市场的憧憬和期待。而且在各行各业内卷严重的市场大环境下,企业通过拓展异业项目深耕已有消费者,也是个聪明的玩法。       店中店风险更小       咖啡赛道从来就不缺入局者,从独立咖啡馆到连锁咖啡品牌,再到新式茶饮、非餐企业等纷纷涉足咖啡领域,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咖啡从业人员坦言,咖啡市场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并且国内咖啡市场空间有限,对于入局品牌而言,需要使品牌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力,在品牌差异化上下功夫。另外,在数字化、产品和供应链上不断创新,并且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培训和品控体系是成功的基础。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中国消费者饮食观念发生了改变,咖啡逐渐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普及,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如今,许多线下咖啡品牌也开始瞄准零售产品。未来李宁应该会在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和自有渠道布局咖啡产品,而这些渠道也可能会加入李宁的体育用品等。”王振东对宁咖啡的未来设想给出了猜测。       “许多跨界而来的选手并不具备餐饮基因,其中也不乏提前退赛的例子。因此,面对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跨界品牌还需要利用现有优势,加强产品品质,形成差异化,这也是业外资本在布局咖啡市场时将面临的挑战。” 王振东指出,布局零售与餐饮市场的思维差距较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单独开设门店将会面临运营管理、建立供应链体系和业态融合等挑战,或许以店中店的形式布局咖啡业务,以此延伸店内服务更为巧妙。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3
刘畊宏爆火背后:线上健身教练的流量危机与变现焦虑
刘畊宏爆火背后:线上健身教练的流量危机与变现焦虑
       刘畊宏火了。近日,“刘畊宏女孩”“刘畊宏自编本草纲目版毽子操”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刘畊宏通过线上直播健身已成为新晋“顶流”,商业价值大涨。据了解,国内的头部健身平台也正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刘畊宏”,但从目前来看,仍有很多线上健身教练面临着流量危机和变现焦虑。       刘畊宏抖音粉丝破6000万       “五、六、七,GO!”伴随着周杰伦《本草纲目》的背景音乐,再配上“腰间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的口号,近50岁的刘畊宏带领众多用户在抖音平台跳“毽子健身操”。随着观看人数越来越多,刘畊宏目前已成为健身圈的“现象级”网红。       虽然被抖音误判导致直播间被警告三次,但这并没有削弱刘畊宏的热度,反而经过网友不断地传播,为他本就上升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截至记者发稿,刘畊宏抖音粉丝已突破6000万,而“《本草纲目》毽子操挑战”这一话题,在抖音上已有超过67亿次播放。在社交网络上,有一大群被称为“刘畊宏女孩”的跟随者,她们不仅跟着刘畊宏一起跳操,而且还期待着刘畊宏为她们“在线批作业”。       据了解,刘畊宏直播签约的经纪公司为无忧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刘畊宏的走红,该公司CEO雷彬艺对外表示“在意料之外”。“之前我签他的时候,是觉得能够做起来的,但确实没想到能够这么火。这种现象级的爆款,在平台上也是很罕见的。”       而刘畊宏的短视频报价也开始上涨。有报道称,曾经报价20万元,之后预计将翻倍,但还没最终定价。某经纪公司直播运营人员赵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品牌在推广过程中追求的就是曝光度和热度,优质的主播为产品做宣传不仅可以提升销量,还会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而且刘畊宏带着妻子一起直播健身,对外呈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也能让更多品牌产生合作意向,报价上涨是意料之中。”       各平台努力打造下一个“刘畊宏”       刘畊宏爆火对于健身教练行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网红健身教练的商业价值巨大,拥有众多健身教练的健身平台也在努力打造下一个“刘畊宏”。       “健身教练的品质决定了我们交付给用户的服务的质量,所以打造优质健身教练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乐刻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乐刻的运营逻辑是将人、货、场串联起来,其中“货”即为向用户交付的服务,而提供健身服务的就是健身教练。       据了解,乐刻对于线上直播的教练要求很高,“我们会从线下健身房挑选一部分教练进行线上课程的打造,这些教练需要有感染力、有镜头感、能自嗨。相比线下健身房,线上的教练只能面对一块屏幕,没有夸张的灯光、音响效果,也没有用户互动,但需要营造出活跃、亲切的氛围以及和用户‘一对一’的感觉,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Keep则更希望健身教练展示个人特色。Keep的副总裁刘冬表示,他希望在线上健身课程中,健身教练具备带动全场节奏的能力,有个性,不需要标准化,教练只要把必要的动作要领讲到位,如何发挥、表述则要根据自己的特性来呈现。       另外,Keep还签约了帕梅拉、周六野等网红健身教练,扶持更多健身教练做内容,给予他们更多流量曝光。“他们的个性化内容能帮助Keep的用户坚持健身,能让用户感知到在他挥洒汗水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孤单坚持,而是有鼓励和陪伴。”Keep方面对记者表示,Keep会邀请专家来分享运营经验,还会启动“梦想奖学金”计划,联合专业的培训机构,为Keep的健身内容创作者们量身定制一套更快捷、更高效的培训方式。       超级猩猩则将教练明星化。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馈喜欢超级猩猩“颜值高”的教练,只追某个喜欢的教练的线上课程,就像追星一样。超级猩猩会员董轩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超级猩猩的教练都有一些会员粉丝群来加强和会员的沟通和互动。教练会关心会员的日常生活,会员会为教练过生日、做表情包等,“超级猩猩教练和会员的情感黏性很强。”       据了解,去年超级猩猩启动“超级猩探 SUPER M E 2021全国教练大赛”,这是该健身品牌首次为健身教练们打造的大赛。大赛分为全国海选、线下PK赛、提升营和大秀呈现之夜。“就像选秀节目一样,为健身教练引流圈粉。” 董轩认为。       虽然健身平台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也有教练称,“能获得平台资源扶持的教练仍是少数。除了专业度要求,还要有颜值、有个性、有表演天赋……”有教练对记者表示,这些要求已刷掉了很多健身教练。       国内头部健身公司直播业务的负责人张伟明(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线上健身教练商业化变现的路径基本上是三步走:流量获取、提供产品(服务)、变现。目前很多健身平台培养的健身教练还停留在流量获取的阶段,即解决如何吸引粉丝,稳定、扩大粉丝数量的阶段。从平台经营的角度来看,平台会优先扶持有优秀数据表现(完课率、粉丝量、视频播放量)的健身教练,这些教练是教练圈内“金字塔尖”的人物。       健身教练面临流量危机和变现焦虑       张伟明坦言,对于这些金字塔尖的健身教练而言,能完成“获得流量”这一步并不稀奇,能打开用户钱包才算真正实现了商业化。据介绍,目前健身教练的商业化变现方式有直播带货、知识付费、创立自主品牌以及广告合作。       “直播带货方面,健身教练的带货能力比走娱乐路线的网红差一大截。”赵静透露,有些健身教练有上百万的粉丝,但是带货数据并不亮眼,“每周五场直播,一场直播四到五个小时,一个月的GMV(成交总额)不超过20万元,但同样情况下其他类型网红的GMV可以达到50万元到70万元”。       中国商报记者在抖音平台发现,有些健身教练粉丝量上百万,但带货橱窗的产品仅有个位数。       在知识付费方面,张伟明表示,健身教练通过卖课获取收益的难度很大。随着网络的发展,免费的健身知识更易获取且非常丰富,用户的付费意愿并不强。“另外,就算有些用户购买了健身课程,比如‘15天马甲线雕塑训练课程’,但大部分用户坚持了五天就放弃,再看到此类课程也很难产生购买欲望。”       另有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健身人口渗透率(经常健身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比较低,但做付费健身内容的教练却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想分蛋糕的健身教练变多了,但蛋糕却没有变大。另外,武大靖、任子威等高人气奥运冠军也开始在抖音、快手上直播健身课程,“光是这个优势和号召力,对于很多健身教练就是‘降维打击’。”       有些健身教练还会发展个人品牌。但张伟明坦言,相比安踏、李宁等品牌,一些健身教练的自有品牌价格以及产品种类算不上有太多优势。如在B站上拥有915.8万粉丝的健身网红周六野,在去年宣布升级其原有品牌Wild Saturday ,推出新的个人运动品牌“她是火花SHE IS A SPARK”,主打女性运动健身服饰,涵盖运动内衣、瑜伽裤及瑜伽垫等品类。       目前,该品牌淘宝店已经上线,店铺内销量第一的服饰为运动内衣,售价159元;销量第一的运动配件为瑜伽垫,售价304元。截至发稿上述两件商品的月销量均未超过100。“运营商业品牌和运营个人自媒体账号的逻辑是不同的,团队需要对产品、营销、渠道、供应链等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能做好很不容易。” 张伟明认为,通过接广告获得收入还算相对简单的变现方式,但需要账号一直保持更新。从目前看来,对于刘畊宏以及众多拥有大量粉丝的健身教练而言,说“躺赢”还为时尚早。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2
将再次涨价,雅诗兰黛第三财季收入不及预期
将再次涨价,雅诗兰黛第三财季收入不及预期
       中国市场的停滞让好不容易挺过疫情的美妆行业再度陷入不确定性中。据时尚商业快讯,在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内,雅诗兰黛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42.5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的43.1亿美元,净利润录得5.6亿美元,较上一年的4.6亿上涨近22%。       今年前九个月,雅诗兰黛集团收入同比大涨15%至141.8亿美元,净利润为23.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6.4%。       按部门分,第三财季雅诗兰黛集团护肤品销售额增长6%至23.95亿美元,营业利润则大跌17%至6.67亿美元,化妆品业务增长9%至11.14亿美元,营业利润录得700万美元,较上一年的亏损7200万美元有所好转,香水大涨28%至5.79亿美元,营业利润猛涨逾1倍至1.05亿美元,护发产品增长15%至1.47亿美元,营业亏损录得1800万美元。       按地区分,美洲的销售额大涨15%至10.53亿美元,营业利润大涨逾100%至4.08亿美元,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销售额增长17%至19.9亿美元,营业利润大跌22%至2.81亿美元,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则下跌4%至12.03亿美元,营业利润也录得71%的跌幅至7200万美元。       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abrizio Freda表示,随着人们重返办公室上班、参加派对和在餐厅用餐,消费者再次购买化妆品和香水,报告期内M.A.C、雅诗兰黛和倩碧等品牌的彩妆均实现双位数增长,La Mer则是表现更好的高端护肤品牌,Le Labo、KILIAN PARIS和Bumble and bumble也实现了超额增长,进一步印证了市场需求的强劲。       雅诗兰黛集团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则指出,自3月底以来,集团位于上海的配送中心处于停工状态,无法运送任何订单,物流受到严重干扰,最快可能要到5月中旬才能缓解。       他还透露,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是雅诗兰黛集团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尽管消费者在线需求依然强劲,集团第一季度在中国的线上业务录得25%的增长,但被线下实体店客流量因疫情相关限制举措骤减导致的下滑所抵消,中国市场有机收入录得中个位数的跌幅。       在此之前,雅诗兰黛集团还喊停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业务,关闭俄罗斯的门店、百货公司直营柜台和电商网站,并暂停在俄罗斯的所有工业和媒体投资。       受中国业务停滞和集团退出俄罗斯等市场影响,雅诗兰黛集团预计当前财年全年销售额增幅将收窄到7%至9%,低于之前预测的13%至16%的增长,今年7月和8月还将再次上调产品售价以应对通胀。       据行业报告显示,受乌克兰能源危机及中国疫情封锁影响,欧洲化妆品及香水制造商面临纸张、玻璃等包装材料以及精油、酒精等原材料短缺问题,化妆品行业制造成本或将上涨25%至30%,欧莱雅、雅诗兰黛代工厂莹特丽已主动调高了产品价格。       无独有偶,全球更大美妆集团欧莱雅同样处于逆风之中,在此前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指出旗下品牌在中国的电商渠道正面临挑战,以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流量增速出现放缓,不过京东、抖音等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抵消了上述电商平台的带来的损失。数据显示,欧莱雅中国电商渠道的占比高达55%。       或许为更好地把握新的增长机遇,雅诗兰黛正在加速布局元宇宙。雅诗兰黛于3月底宣布成为首届Metaverse时装周的独家合作伙伴,推出首款NFT产品,用户在Decentraland中搜索关键词就可获得,使用后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形象会容光焕发。在此之前,巴黎欧莱雅、倩碧、纪梵希美妆和Gucci等品牌也已进入元宇宙。       2月初,雅诗兰黛还与英国天然美容品牌Haeckels达成协议,收购了后者少数股权,但未透露金额等具体细节。Haeckels由Dom Bridges于2012年创立,主打天然成分、开创性的设计和高品质的工艺的护肤品。该品牌表示,雅诗兰黛的入股意义重大,将推动品牌更好地围绕海岸再生和可持续性理念进行更好地扩展。       整体而言,雅诗兰黛集团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消费意愿或将受挫的市场感到担忧,但也强调集团目前没有在全球任何市场看到消费者行为改变或销售下滑的信号。       截至周二收盘,雅诗兰黛集团股价下跌5.8%,创一年来新低,市值约为880亿美元。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1
品游老字号的“老”与“新”
品游老字号的“老”与“新”
       去百年酱园“打酱油”,追寻童年回忆;在老电影院喝咖啡、拍大片,体验历史与流行碰撞的玩法……历经岁月的洗礼,传统老字号犹如藏在城市里的一个个瑰宝,不仅串起了城市的回忆,也因为其不断焕新而丰富着城市商业、文化、旅游的内涵。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老字号跨界融合发展,鼓励有关旅游机构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企业纳入旅游路线进行重点推介”。       读懂老字号,读懂广州之韵。近年来,广州在老字号的文商旅融合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不少老字号已成为城市旅游的热门地。为此,广州曾推出9条老字号文化游径和精品旅游路线,这些线路已成为品游广州的方式。       老字号沉淀城市底蕴 可看、可游、可品       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时光的流逝不断打磨着广州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不断沉淀着历史的印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这样充满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老字号品牌店,已汇入广州城市风景线。       文德路上的致美斋里酱香悠远,酱料产品琳琅满目,步入其间,犹如进入了一个酱料博物馆。吴小姐会专程到致美斋的店里买酱料,“走进店里,呼吸间那扑鼻的酱料香,会勾起小时候来这里打酱油、买荞头的回忆。”她回忆道。在店里,不时还能看到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带着手机、相机来拍照打卡,惊奇地辨认各种五花八门的酱料;还有家长会带着孩子开启一场小型“酱料研学之旅”,从墙上“致美斋味之道”的木匾上探一探粤菜的鲜美秘诀……       致美斋始于1608年,当年广州致美斋就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居合称为“中国四大酱园”,当时创办人看中的是广州城隍庙前车水马龙,人们需要大量酱料作为佐餐之用,于是就在当时的学府东街(现为文德北路)与惠爱东大街(中山四路)间开设了一间酱料铺——致美斋酱园。据说当年在店铺门口还放了一台大石磨,创办人雇专人推动石磨磨制麻酱,随着金黄色的麻油和咖啡色的麻酱缓缓流出,路过此处的人们总是“未至其门,先闻其香”。2011年,这个4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在原址上再次开门营业,再现了古酱园的风采,也将老字号的文化密码传承了下来。如今,这家致美斋已经成了寻访城市文化味的打卡点之一,不少游客都会在攻略里特别加上这一站,来领略“中国四大酱园”的风采。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活力商圈、文化旅游片区众多,可承托像致美斋这样的老字号店铺,让其可看、可游、可品、可体验的文旅价值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于城市体验之中。老字号并非只能是分散地分布,而更应该将不同片区的老字号打通、串联起来,拼成完整拼图。       跨界、联名……       重塑老字号新活力       让内容变得有看点、有互动、有流量、有传播度还要保证舒适度,正是广州老字号不断焕新的密码。“我要一杯柠檬气泡美式。”在永汉电影院里,在候场的观众总不会忘记在吧台前点一杯咖啡或饮料。除了其他咖啡店里常见的口味外,特调的咖啡茶饮也吸引了不少人尝鲜,凤梨冷萃、乐桃桃苏打、柠檬气泡美式……年轻人喜欢的五花八门的口味这里都能满足,还有周边的年轻街坊会外卖回购永汉出品的咖啡和特调饮料。而就算是不看电影,来到升级改造后的永汉电影院里,坐在霓虹灯牌下喝一杯咖啡,拍拍照,也是极有特色的新鲜体验,而在霓虹灯光牌前拍照打卡更是年轻人的指定动作。       永汉电影院,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电影院,在去年夏天升级改造后以电影生活空间的概念全新亮相,而这座始于1927年的老电影院吸引了不少人专程前来打卡。如今,这座承载了几代广州人回忆的电影院,玩联名、玩跨界都不在话下,无论是与Hi百货的潮玩展览互动,还是与联合书店的联名活动,都在用互动、沉浸式的潮流体验方式瞬间击中年轻群体的心,而这也是广州老字号在不断重塑形象,并展现新活力的方式。       在华厦大酒店的大堂里,墙上的历史照片带着游客走读历史,而当游客步入升级后的房间,却能感受智能化的入住体验。爱群大厦里的旋转餐厅是广州第一家旋转餐厅,在升级后依然是珠江长廊上的亮丽名片,江景、美食融为一体……这些藏在广州人记忆深处的地方,正在提供全新的文旅体验,既有沉淀,又有亮点,并将时尚潮流融合进去,共同涵养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造体验式文化游径       发现老字号价值       广州商贸底蕴丰厚,文商旅融合早已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特色街区、商圈里皆藏着老字号文旅发展的密码,这也是广州老字号发掘文旅亮点的独特依托。在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上下九步行街、永庆坊、荔枝湾涌等地,老字号犹如镶嵌于其中的珍珠,散落其中,成为旅游消费亮点。“到永庆坊一带去旅游时,我们绝不会错过那些老字号美食,逛岭南风情老街,在老字号里体验传统工艺,这才是打开老广州风情的正确方式。”在永庆坊游玩的大学生小月这样描述在旅游街区中的老字号体验。怀旧、传统、正宗,这也是不少游客体验广州老字号的真实感受。       《意见》指出,要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促进老字号集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鼓励特色商圈、旅游景区和各类客运枢纽引入老字号企业开设旗舰店、体验店;还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建设体现行业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和展览馆,鼓励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也无疑为老字号牵手文旅业提供了新思路。       事实上,让老字号融入城市经典文旅线路中,广州在两年前已开启尝试。前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曾公开发布9条老字号文化游径和精品旅游路线,共同串起了广州多个特色文旅主题,如美食、粤剧、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组合成广州老字号旅游体验的强大阵容。而广州新近推出的“读懂广州”旅游线路中,也不乏老字号的身影。       “没想到老字号里面有这么多好玩的元素,游过一遍之后感觉不虚此行。新装修后的新华书店变得好时尚,勾起了很多我小时候的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书店推出的特色活动,比如岭南非遗文化的工作坊,很值得参与。书店里阶梯式的布局很有特色,我和孩子坐在木台阶上阅读,很享受在里面的亲子时光。”市民吴女士说。曾经带着孩子体验过“千年商都老字号文化游径体验游”路线的范女士表示,曾跟随专业向导打卡了致美斋、李占记、新大新、太平馆、新华书店、永汉电影院等老字号,重新发现了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的文化亮点,“以前只知道在北京路可以逛逛街,没想到老字号里还藏着这么多故事,如果不是跟随专业导览,真的不知道。”范女士说。       不仅可以从陆路体验老字号,还可以从水路上感受老字号风采,这在广州也是独此一家的体验。广州酒家“水上茶居”被搬上珠江游船后,已成炙手可热的体验项目,“老字号+游船”的跨界得到了口碑市场双认证,每到热门假日,“水上茶居”总是非常抢手,需要提前许多天预订。体验过的市民游客都表示,有美丽的珠江美景相伴,在移动的游船上品尝粤菜美点,体验独一无二。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凝结着广州深厚城市文化传统的老字号,其文化、旅游价值由此被不断挖掘。       全球经验       老字号要会“讲故事”       巴黎左岸的百年咖啡店,香榭丽舍大道的老百货店,还有各种至少上百年历史的甜品店、酒店……巴黎是一座老字号遍地的旅游城市,可以说缺乏了这些体验的巴黎之旅是不完整的。巴黎老店一直对游客维持着吸引力,不仅因为其历史文化的沉淀,更因为它们用讲故事的方式,不断吸引人们去体验,比如巴黎的百年咖啡馆里,流传多年的是多少文豪、艺术家、名人在此流连的故事。另外,很多游客对日本京都十分喜爱,其中一个原因是京都保存着无数的老字号,除了烤年糕店、味噌酱菜店等食品老字号外,还有扫帚店、榻榻米店、绸缎店、染坊、木屐店等,共同讲述着京都的故事和生活方式,成为城市风情文化的重要组成。       老字号与城市文旅发展的不少经验都值得借鉴。资深旅游专家庄伟光表示,老字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当地的民俗风情特色,包括老字号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能生动地诉说着过去,也将深刻地影响当下和未来,让老字号跟旅游更加融合,就要会讲故事,从而使它具有更广泛的群众价值、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广州要把老字号中凝聚的传统文化宝贵遗产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展示老字号中的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底蕴。”庄伟光认为,让老字号集聚于文化潮流街区里可形成合力,在此基础上再强化老字号的体验性、互动性、沉浸性,讲好故事,增加吸引力。“广州老字号品类丰富,不仅是美食,还有医药、工艺、家具、酒店等丰富类别,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梳理出来,而与旅游的融合也不是简单地把这些老字号列入旅游线路中去,老字号的体验要活起来,还要考虑如何高质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中,从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高度去打造。”庄伟光说。       龙津西路上“老字号一条街”标牌。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10
阿迪达斯中国市场一季度收入下降35% 下调全年业绩预期
阿迪达斯中国市场一季度收入下降35% 下调全年业绩预期
       阿迪达斯今日公布一季度业绩,收入同比增长1%至53.02亿欧元。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大中华区收入下降35%,受大中华区业绩低于预期影响,阿迪达斯预计公司全年营业利润率在9.4%左右,此前预期为10.5%至11.0%之间。       财报显示,一季度尽管供应链限制了约4亿欧元的增长,导致货币中性收入下降了3%,但北美地区、EMEA地区、拉丁美洲地区货币中性收入分别实现了13%、9%和38%的增长,以上区域的货币中性销售额合计增长13%。大中华区的收入下降了35%,亚太地区则下降了16%,公司第一季度收入由上年同期的52.68亿欧元增长1%至53.02亿欧元。       财报同时显示,公司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4.3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7.04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8.2%,上年同期为13.4%。受采购和货运成本的大幅增加以及电子商务的影响,公司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由上年的51.8%下降1.9个百分点至49.9%。       阿迪达斯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货币中性收入将以11%至13%的速度增长,但考虑疫情影响,预期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也将达到先前沟通的18亿至19亿欧元范围的下限。同时由于大中华区收入低于预期,预计2022年公司的毛利率将接近50.7%(此前预期在51.5%至52.0%之间);预计营业利润率将达到9.4%左右(此前预期在10.5%至11.0%之间)。       阿迪达斯预计,尽管大中华区销售额持续下滑,供应链限制对约2亿欧元的负面影响,但第二季度仍将恢复增长。今年下半年,净销售额预计将增长20%以上,这得益于无限制的供应,加上西方市场的强劲势头,亚太地区需求的加速、令人兴奋的创新产品线以及重大体育赛事。       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Kasper Rorsted表示:“在东方,我们将在第二季度恢复亚太地区的增长,同时我们预计大中华区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将继续下去。凭借我们绝大多数市场的强劲两位数增长,占我们业务的80%以上,我们为2022年的成功做好了充分准备。”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5-09
简美曲线
首页 产品展示 品质保证 品牌故事 新闻动态
塑造健康曲线 品味华丽人生
联系方式
400-689-6333
简美曲线
扫一扫
简美曲线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