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美曲线 时尚之美 华丽人生
联系方式:400-689-6333
重庆美昊源实业有限公司
塑造健康曲线,享受时尚之美,品味华丽人生!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时尚新闻
返回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时尚新闻
儿童化妆品不能“野蛮生长”
儿童化妆品不能“野蛮生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化妆品一直是成年人的“专利”,与儿童无缘。然而,随着美妆行业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的兴起普及,以及“减负”之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发展艺术特长、参加文艺演出等,儿童化妆品有了需求,并开始在市场上走俏。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儿童化妆品还存在各种安全问题。比如一些广告宣称“健康”“无毒”“水溶配方”“天然成分”“温和不刺激”“不含防腐剂”等的儿童化妆品,实际上并不符合相关规范。根据《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但由于“小金盾”标志发布时间不长,不少消费者对该标志并不了解,因而一些商家在推销产品时,故意将“小金盾”标志与获得国家审批、质量认证等宣传用语挂钩,有意混淆“小金盾”标志的含义。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防范无良商家“打擦边球”、欺骗消费者,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让监管跟上快速发展的儿童化妆品市场。另外,网络平台也要加强对商家、主播等的管理,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问题化妆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多方合力,不让儿童化妆品市场无序发展、野蛮生长,促其规范发展。一些孩子出于演出需要,适当化妆,也无可厚非,但要防范儿童“成人化”现象。儿童彩妆走俏,一定程度上也是儿童“成人化”所致,未成年人不应把过多时间浪费在打扮、爱美上。对此,家长、学校要尽好责任,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审美观,让未成年消费者与儿童化妆品保持“适度接触”,防范儿童“成人化”倾向,让对儿童化妆品的需求与供给都能回归安全与正常。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20
“沈腾式护肤”真做对了吗?
“沈腾式护肤”真做对了吗?
沈腾涂抹面霜表现十分“精准”。沈腾眼部护理动作相当标准。近日,演员沈腾因在综艺节目中认真涂抹千元以上的贵妇护肤产品,被捧上了网络热搜,议论的主题是“为什么用了都没守住美貌”。事实上记者留意到,沈腾的护肤流程是可圈可点的,正如业内资深人士所说,“他这是精确却不失粗糙的步骤,可以当作示范讲解案例,一边学习一边避坑。”做对了:点压式涂抹眼霜。眼部是突显年龄感的重要区域,沈腾在眼部护理的部分可谓相当优秀。将眼部精华取豆粒大小在指腹,涂抹至下眼睑处时,他以点压式的手法,由内而外地均匀涂抹,并用无名指指腹在眼周进行打圈按摩吸收,最后还不忘点压眼尾,完成了眼部护理的一套闭环工序。一般男士涂面霜,都容易犯一个错误:一涂一抹随便擦。沈腾的“精致”体现在“精准”上,他先将面霜以指腹蘸取适量,分别点涂在脸部的各个部位(常规以5个位置为准,分别是额头、鼻尖、下巴、脸部两颊),再以打圈的方式轻轻涂抹整脸。最后,沈腾还没忘记在颈部与手部做一个补充涂抹,值得点赞与日常借鉴。没做对的化妆水直接上脸,作为护肤的第一步,从化妆包中拿出爽肤水先用,是正确的,但倒入手心后没有任何处理,直接上脸,就不太OK了。正确做法:在没有化妆棉片作为辅助的情况下,爽肤水倒入手心后应以另一只手部分蘸取,用轻轻拍打的形式上脸,直至全脸均匀涂抹为止。护肤后不用防晒,作为护肤后的关键一步,沈腾没有在完成护肤工序后,加一道防晒“加护”。正确做法:其实不管男女,年轻肌肤或熟龄肌,防晒都必不可缺。针对炎炎夏日,如果不太喜欢涂抹型产品的黏腻感,可以尝试以细腻舒适的防晒喷雾代替,更好每两小时补喷一次。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7
夜经济如何才能“越夜越精彩”
夜经济如何才能“越夜越精彩”
日前,浙江杭州武林夜市暂别两个多月后重新营业,24小时博物馆也在浙江杭州启幕,“2022文旅市集·宋韵杭州奇妙夜”近期也将举办。杭州正通过夜市、夜游等夜间模式,拉动夜间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的繁荣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中国各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夜经济被作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指标,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地夜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从此前揭晓的2021年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单可见一斑。据榜单显示,重庆、长沙、青岛、成都、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广州和天津上榜。以连续三年位居夜经济影响力城市首位的重庆为例,近年来,重庆在打造“重庆味,国际范的不夜城”,在功能配套、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支持和升级夜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以集聚区为阵地,已形成了“夜游、夜景、夜秀、夜读、夜市、夜娱、夜养”等“七个夜”的丰富产品体系。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没有出现在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榜单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分析,杭州缺少重庆、长沙这些上榜城市夜经济的“网红气质”,差异性不够。但杭州近年来也频频发力。2020年8月,杭州举办首届“2020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活动,吸引市民游客11.8万人次,拉动消费3008万元人民币,成为杭州文旅战疫情、促夜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2022文旅市集·宋韵杭州奇妙夜”主场活动近期将在西湖沿线举行,以宋韵文化深度表达和创新诠释为核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原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认为,发展夜经济首先就要做好“烟火气”回归的工作。比如城市在营造综合体和商业街区的时候,留出足够的公共空间,适度容忍民众自发营造休闲娱乐的氛围,如摆摊设档等。“民众营造好了自娱自乐的氛围,商家自然会跟进来。待形成一定热度之后,外地游客也将随之而来。”李虹说。贾云峰认为,一到夜晚,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就会发生巨大改变,跟白天有完全不同的期望和期许。因此,他建议,在打造夜间文旅消费上,要为市民游客营造一种行走在梦境的感觉。比如著名旅游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超级街区计划,就是老城区的每一条街,设计完全不一样的内容,而且加入了游客行为,很多的游客参与了互动和设计,带动了地方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游客参与、像做了一场梦一样的旅游行为,真正实现了“越夜越精彩”。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6
俄罗斯推广本土时尚品牌
俄罗斯推广本土时尚品牌
       6月14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一名顾客选购本土品牌的服装。在优衣库等品牌纷纷暂停经营或撤出俄罗斯市场之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卡利娜商场于近日举办了集中推介本土品牌的活动。       6月14日,一名本土设计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6月14日,在位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卡利娜商场,顾客从本土品牌的女装前走过。6月14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顾客选购本地设计和生产的服装。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5
周汝昌考证《红楼梦》:芒种节气寂寞咏情,是曹雪芹的“生辰标记”
周汝昌考证《红楼梦》:芒种节气寂寞咏情,是曹雪芹的“生辰标记”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6月10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开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以系列活动和四场非遗讲座庆祝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带动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次展览通过“认识非遗”“为什么记录”“工作回顾”“优秀成果展示”和“展望”等章节,系统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工作历程和优秀成果,让公众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内容及意义。观众可走进国图,通过现场二维码在线观看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的综述纪录片。为便于更多公众参与此次活动,国家图书馆官网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线上展示专区(ich.nlc.cn),今日发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纪录片。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主办方供图)记者了解到,今年展映的115部纪录片均为2015年以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验收完成的8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主体对象丰富多样、拍摄创意和技术手段新颖特别,其中20部为首次发布。在验收过程中,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作品除具有较高的文献及研究价值外,也兼具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展映以“故事故人”“乐舞多情”“匠心致美”“天人和合”四大单元15个主题,通过传承人项目实践、传承教学和口述历史等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生经历与技艺水平,呈现了非遗之美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主办方供图)同期,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将在线上与读者见面,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将推出四场主题讲座,邀请来自北京、辽宁、云南、西藏的非遗学者和一线工作者担任主讲人,立足新近研究成果和各地工作的生动实践,讲述非遗项目与其根植之地的文化共生关系,用鲜活实例展示如何弘扬和“盘活”传统文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探讨非遗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思路。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主办方供图)据介绍,今年是国家图书馆首次以业界联动形式举办非遗主题活动,邀请全国182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展映。活动期间,106家图书馆同步举办线下展览,72家图书馆将组织开展线下放映,旨在通过本次活动,鼓励公众走进身边的图书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略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4
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青春海淀 绽放非遗光彩
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青春海淀 绽放非遗光彩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9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获悉,海淀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将于2022年6月11日上午10点上线,为民众带来一场“云端”上的青春非遗盛宴。海淀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深耕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有热情的非遗传承人。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海淀区文化馆特举办“走进青春海淀 绽放非遗光彩”海淀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记者了解到,活动将邀请90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海淀区代表性传承人郎佳子彧、90后海淀区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钺、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泛川琴派)代表性传承人权霖泓、海淀区非遗项目“京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王熙,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刘康、非遗推广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劲松,以云端连线形式,由传承人现场讲解并示范非遗技艺,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学习非遗技艺。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海淀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以及青春海淀的活力与光彩。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3
蕾丝,装点欧洲600年
蕾丝,装点欧洲600年
【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邢  雪】法国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曾说:“蕾丝是能够与大自然造物相媲美的伟大发明。”精美的蕾丝自出现起就是时尚界的宠儿,细致的花纹,繁复的工艺,飘逸轻盈又优雅,曾经一度深受欧洲王室贵族的热捧,风靡数百年,至今仍是时装设计中常见的面料,深受女性青睐。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都设有蕾丝博物馆,介绍蕾丝工艺发展历程和成就,仍旧还有一批手工业者,在孜孜不倦地延续传统。点缀欧洲600年的蕾丝,也随着历史上的商船,早已遍布世界。什么是蕾丝Lace一词原意是编织的绳索,后来只要由纱或线制成,有镂空花纹、网状结构的纺织品,一般都可被称为蕾丝。15世纪初,比利时和意大利就出现了蕾丝编织的记录。早期的蕾丝主要是用线相互打结缠绕,捻制而成,工艺复杂,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图案也需要一名熟练的女工花至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且由于工人手法各异,纯手工的蕾丝制品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蕾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欧洲王公贵族、神职人员等上流人士才能穿的奢侈品。为了体现其高贵的属性,早期的蕾丝甚至使用金线、银线或者昂贵的丝线制成,一小片蕾丝价值不菲。也正因为如此,早期的蕾丝只能作为点缀衣物的花边,使用在衣领、袖口等处,不能大片使用。现在,仍有很多蕾丝手工作坊沿用传统的方式制作。《环球时报》记者曾在安道尔见到欧洲常见的线轴蕾丝,一把线缠绕在手指粗的线轴上,用大头针在小枕头上固定位置,再用线轴来回交叉穿梭,完成蕾丝图案的编织。一个经验丰富的蕾丝编织工,手法和步骤烂熟于心,可以同时操作几十个线轴,劳作起来,线轴翻飞,在外人的眼花缭乱之间,精美的蕾丝一寸一寸慢慢出现了。爱美的女性大多喜欢有蕾丝装饰的衣服。说起蕾丝的发展史,不能不提意大利和比利时。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的贵族女性开始编织蕾丝,后来这项技艺传入修道院,成为修女们静心修行,并为修道院增加收入的新方式。当时比利时也在制造蕾丝,并在15世纪成为线轴蕾丝的主要产地。当时,比利时大量种植亚麻,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极细的亚麻线,这成了比利时蕾丝保持高品质的关键因素。兴盛时期,比利时曾有15万名女工从事蕾丝生产,在法国卢浮宫,荷兰画家维米尔所绘制的油画《花边少女》,描绘的就是当时一个女孩静心编织蕾丝的场景。蕾丝的出口也为比利时和意大利带来财富,成为他们重要的产业之一。由此,欧洲当时的两大蕾丝生产中心确立下来。曾被国王禁止1533 年,来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德·美第奇与法国亨利二世国王结婚,将蕾丝工艺带到了法国,从此,法国宫廷开启了蕾丝的时代。繁复的蕾丝花边逐渐在宫廷人物肖像的服装中出现。但是购买蕾丝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上台后颁布“禁奢令”,1636年4月3日完全禁止穿蕾丝,违者将没收衣物并且罚款驱逐出境。此后不久,英国也颁布了禁止蕾丝进口的法令。当时的英国也受欧洲大陆影响,宫廷中开始流行蕾丝,但英国生产的亚麻质地粗糙,编织的蕾丝与比利时的产品相差甚远,为了保护本国蕾丝业生产,也为了节省国库开支,英国议会在1662年通过了禁止进口所有外国蕾丝的法案。但这些做法让蕾丝变得更加珍贵神秘,更有吸引力,蕾丝一度曾堪比硬通货,一些人铤而走险从国外走私。英国从比利时布鲁塞尔走私蕾丝活动一度非常猖獗,并为这种蕾丝起名“Point d'Angleterre”(英国点),至今,法语中布鲁塞尔蕾丝仍被错误地称为“英国点”。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上台后,蕾丝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父亲不同,路易十四的风格浮夸奢华。路易十四的画像中,常常可以看到宽大复杂的蕾丝衣领、袖边、衬衣,蕾丝再次在法国兴盛起来。法国本土产的蕾丝是针绣蕾丝,从刺绣工艺脱胎出来,因为针脚细腻,纹样新颖清晰,并且发展出具有法式美感的对称图案,很快风靡法国宫廷。在法国王室的带领下,法国成为新的欧洲蕾丝生产重地。欧洲王室中最有名的“蕾丝控”莫过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脖颈细长,为了装饰,她在公共场合穿着蕾丝制成的拉夫领,华贵的大片蕾丝簇拥着伊丽莎白一世的脸庞,显得高贵而奢华,在英国及欧洲引领了一阵新的时尚风潮,人人争相穿着拉夫领。当时的欧洲男性,尤其是绅士阶层,也热衷穿戴蕾丝服饰,当时穿蕾丝就是有钱有品位的体现,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希腊语就像蕾丝,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积累一些。”进入百姓生活到了19世纪,蕾丝继续大量使用于服饰制作上,需求量极大,传统手工业难以满足蕾丝的巨大需要。英国人罗伯特·福斯特在诺丁汉首次用机器制造出蕾丝,从此,蕾丝制造进入机器生产时代。机器代替了女工,开始大量生产蕾丝。在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蕾丝产量有了巨大跃升,蕾丝也正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蕾丝不仅用于服装,还可以应用在更加广泛的纺织品上。英国诺丁汉也成为欧洲蕾丝制造的新中心,开启了长达将近两个世纪的蕾丝生产史。今天,蕾丝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除了传统捻、编、绣等手艺外,机器制造和用化学方法制造都很常见。蕾丝早已不是王公贵胄身上彰显地位的奢侈品,而是人人都触手可及的日常材料,很多女性的衣橱里都有一件有蕾丝元素的服装,快消品牌中,蕾丝凸显了女性的可爱、性感与甜美,大品牌高级定制的婚纱、礼服中,高级蕾丝是奢华、复古、精致的标志。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10
​阅读经典启发思考,也让人收获更多乐趣
​阅读经典启发思考,也让人收获更多乐趣
谈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单霁翔感慨道,我们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非常便捷,出版的书也非常多,可以说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他也认为,看哪些书、不看哪些书,需要一个标准。单霁翔回忆起自己上学的那个时候,能见到的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他看的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他在学习工作需要的专业书籍,另一类就是经典书籍。“古代的信息传递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书籍资料也没有今天这么多。古人读书一定会读经典的文章,像经史子集当中的那些大学者、大文豪、大专家的作品。这些经典文章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前人智慧的总结。”在他看来,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就能够和前人对话,吸收前人的经验,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人们又是怎么应对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读了书以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得到自己的认识,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高、更远,也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单霁翔表示,这也正是在今天,阅读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更大的启发和意义。
2022-06-09
博物馆日|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武汉开幕
博物馆日|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武汉开幕
5月18日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国家文物局、湖北省博物馆举行。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发布了2021年度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正式启动了由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公布揭晓了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和2022年度“更具创新力博物馆”“第三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等品牌活动推介结果。同时,主场活动城市配套推出的展览“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正式揭幕,启动 “文明的相约——百万大学生走进博物馆”专题活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应有力量。二是服务发展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组建博物馆联盟、建设博物馆之城、推广“流动博物馆”等,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文物资源禀赋积极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了力量。三是满足公众需求。2021年新增备案博物馆395家,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排名全球前列。5605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比达90%以上。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虽受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四是加强国际交流。我们通过举办国际博协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进出境精品展览、开展人员交流培训、参与国际博物馆治理等,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除开幕式外,主会场活动还将举办 “博物馆的力量:潜力与能力”主题论坛、青年论坛、博物馆之夜等配套活动。主会场所在的武汉地区还将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等。全国各地也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组织开展流动展览、免费讲解、文化讲座、文物鉴定、修复展示、文创发布、互动体验、教育研学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出“云展览”、“云课堂”、文博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线上特色活动。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08
端午文创有内涵!敦煌研究院:让丝路礼俗美学走进当代生活
端午文创有内涵!敦煌研究院:让丝路礼俗美学走进当代生活
又一年,端午到,全国各大博物馆推出的高颜值端午文创火了!在万“粽”风情中,敦煌研究院推出的端午“五福礼”格外与众不同,标志性的“敦煌色”“宝相花”让人仿佛一眼千年,古老文书记载的“团粽相迎”习俗化作时髦配饰,让我们在熟悉的端午印象里又多一分来自遥远岁月的惊喜与感动。“从敦煌的壁画到敦煌的文献,都在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和讲述着古人们的智慧和生活礼俗。不同的节庆有不一样的仪式感,这既体现敦煌的风土人情,更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副主任武琼芳博士向环球网文化记者讲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想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与敦煌石窟、敦煌文化艺术所呈现的敦煌礼俗、节日仪式感的美学体验,都融合在今天的文创设计里。”武琼芳希望,通过文创让大家了解到“敦煌并不遥远,让敦煌的文创产品承载的美好寓意和祝福,更好地传达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也期待这份来自丝路的礼赠,让大家感受到敦煌文化的诚意表达,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礼敬与怀想。”文献溯源,古代敦煌如何过端午?《礼记·月令》称:“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沿袭此登高古俗,在古代敦煌地区,也有端午节登鸣沙山的活动。人们登高望远、痛快滑沙,乐趣满满。敦煌文献S.5448《敦煌录》中这样记载:“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声吼如雷,至晓看之,峭崿如旧,古号鸣沙,神沙而祠焉。”敦煌文献中还有一条有意思的端午符咒:“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恶事尽消灭。急急如律令!”古人以此祈愿一切恶事速速离去。端午节,一直以来都有佩戴“五毒”香囊、在手足系绑五彩丝线绳的民间习俗,是为趋吉避凶。在敦煌“县务治理”文书中还记载,古代敦煌在端午节有向亲朋好友或长官赠送这些避祸祈福礼物的习俗。于是,“佩香囊、结绳缕、祈愿、赠礼”被敦煌研究院文创中心团队浓缩在“五福礼”中,希望这件文创可以让大家把美好的祝愿随身携带。武琼芳说,“香囊、中国结、红绳、华盖挂坠手绳、五彩绳,都承载着端午习俗和美好的寓意,设计中的纹样与色彩都来源于敦煌壁画,以此作为礼物传达来自敦煌的祝福和情谊。”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2022-06-07
重庆美昊源实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渝ICP备20008139号-1  备案图标.png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799号

技术支持:重庆畅搜科技

联系方式
400-689-6333
重庆美昊源实业有限公司
扫一扫
重庆美昊源实业有限公司
扫一扫